首頁 > 娛樂資訊 > 君舟民水是什么意思

君舟民水是什么意思

發(fā)布時間 : 2017-01-11 10:00:04

  最近出爐的韓國2016年度排名前三的四字成語分別是“君舟民水”、“逆天者亡”和“露積成?!?。三者皆與韓國總統(tǒng)樸槿惠的“閨蜜門”事件息息相關(guān)。

  但是大家看著幾個成語是不是很眼熟呢?跟我們常用的成語是不是看起來差不多呢?

  在歷史上,漢字曾經(jīng)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產(chǎn)生過巨大的影響,中國成語傳入并滲透到韓國的語言文化中,因此韓語當(dāng)中的成語有很多都源于中國的典故。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韓國成語跟中文有什么關(guān)系吧~

  第一位的“君舟民水”和第三位的“露積成?!边@兩個成語與中國成語同源。前者來自中國古籍《荀子·王制》和《荀子·哀公》,原文為:

  “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則載舟,水則覆舟?!?/p>

  這句話也出現(xiàn)在《貞觀政要》中,魏征引述荀子的句子,“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”,用來警示執(zhí)政者不要忽視人民的力量。

  /水能載舟,軼可賽艇/

  在韓語中,“露積成?!?????)的同義詞很多,比如小流成海(????)、塵成泰山(????)、積塵成山(????)等等,相當(dāng)于漢語成語中的“集腋成裘”、“聚沙成塔”、“積土成山”、“積少成多”。

  古代韓國,漢字是書面記錄的唯一形式。因此,來自中國的文獻在韓國也占據(jù)了重要的地位,韓國人根據(jù)這些典籍創(chuàng)造了無數(shù)的成語,這些成語與中國成語同源,但組成成語的字和發(fā)音、語法都不同。這就是為什么韓國成語不同于中國成語但又意思相近的原因。

  中國人講“雞頭鳳尾”,韓國人說“雞口牛后”(????),這個成語源自《戰(zhàn)國策·韓策一》,謀士蘇秦對齊宣王說:

  “臣聞鄙諺曰:『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?!唤翊笸跷髅娼槐鄱际虑?,何以異于牛后乎?”

  用來比喻寧愿做小團體的領(lǐng)袖,而不做大團體中不重要的一分子。

  雞口牛后同樣也是中國成語,同義的還有“雞尸牛從”,寧做雞腦袋、不做牛屁股,寧做雞尸體不做牛糞蛋。中國人可不愿意出口就扯屎屁尿,所以棄之不用。

  除了古代歷史故事,韓國也從其他典籍中找成語,比如“誰怨誰咎”(????),意思相當(dāng)于漢語中的“自作孽不可活”,源自《周易正義》中對節(jié)卦六三象的解讀:

  “哀嗟自己所致,無所怨咎,故曰無咎也。”

  漢語成語中也有出自《周易》的成語,比如“其利斷金”就出自《周易·系辭上》:

  “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?!?/p>

  比喻共事的人只要同心同德,就會無往而不勝。韓國人不講其利斷金,而說“十匙一飯”(????)。

  除了典籍、歷史故事,韓國人也沒有放過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以及中國文人的作品,這些都成了韓國成語的來源。

  中國人講“驚濤駭浪”,韓國人說“陽侯之波”(????)。出自《淮南子·覽冥訓(xùn)》:

  “武王伐紂,渡于孟津。陽侯之波,逆流而擊,疾風(fēng)晦冥,人馬不相見?!?/p>

  見過世面的中國人創(chuàng)造了更多用來形容大波浪的詞語,對“陽侯之波”已經(jīng)不以為然了。

  中國人經(jīng)常用“世外桃源”或是“桃花源”比喻烏托邦或是理想國度,韓國人同樣借用了陶淵明在《桃花源記》中創(chuàng)造的這一概念,將理想國稱為“武陵桃源”(????)。

  中國人形容某人杰出時,常用“鶴立雞群”,韓國人則說“群雞一鶴”(????)。兩個成語同樣出自晉人戴逵的《竹林七賢論》,最初用來形容嵇康的兒子嵇紹。

  “嵇紹入洛,或謂王戎曰:‘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,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?!?/p>

  到了南朝人劉義慶的《世說新語》中,“鶴立雞群”這個成語已經(jīng)成型:“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。”

  韓國去漢字化之后,源自中國歷史故事、文學(xué)作品的成語已經(jīng)不作為常用詞匯使用了,除非去參加高級韓國語考試,否則很難接觸到這些詞。只有在歷史巨變的潮流中,這些精簡凝練的成語才被時代召喚出來,用來表達人們激昂憤慨的心情。

關(guān)閉